潮声月影谁与归 二百八十七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(1/3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
本站域名已更新,请记住:www.wcxsw.la

第二百八十七章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

丁心斋老先生听说杨孟晗有事找他,也一时不等;在第二天下午,就早早到了杨孟晗的办公室。嗯,身后还跟着一位斯斯文文的年轻人,做儒生打扮;中上等个头,瘦瘦的,眉清目秀的,看着也是一个书斋里的儒生。形象酷似丁老先生,估计是他家中晚辈。

丁老先生进门后,首先介绍了身后的年轻人:幼鸣,此乃犬子丁凤年,字蔼臣,附贡生;今年二十有二,嗯,好像比幼鸣你小一岁。嗯,凤年,过来见过幼鸣世兄。

丁凤年:小弟蔼臣见过幼鸣世兄!

杨孟晗赶紧抱拳还礼,并客客气气请二位坐下,招呼着让英丫头过来冲茶。

杨孟晗笑道:心斋公,这次方子詹去了一趟济南,回来后忧心忡忡的;觉得山东光景,一年不如一年,颇为凄凉。昨日晚间,大家碰了一下;还是想为山东百姓,略尽些绵薄之力,尽量帮助一二。然对山东,我等人生地不熟的,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;所以特意请心斋公辛苦这一趟,还请心斋公不吝赐教,替小子解惑。

丁老先生听了后,沉默半晌,叹了口气,轻轻摇摇头:幼鸣,老家山东的事,说来话长啊,真一时不知从何说起;唉,一句话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啊......

杨孟晗一句话,竟惹得老先生如此伤感;看来,前一段时间,老先生回家办团练,肯定诸事不顺,心还真给伤着了。

杨孟晗:大致情况,我只是浮皮潦草地,略微知道一些;也知道,连续好几年了,鲁豫皖苏四省,收成都不好;本来小子以为,山东和安徽情况,应该大致差不多;没想到,子詹兄回来一说,山东那边,光景还要比南面皖苏严重很多、困顿很多;倒是颇为出乎小子意料之外了,真没预料到的。

丁老先生:山东更靠北一些,一到冬季,外面就是光秃秃的,寸草不生的;南边皖苏两省,冬季,老百姓出去也是能挖到野菜的。而且,南面雨水,再这么干旱,毕竟比山东还要多些,土壤也要肥沃一些,田亩产量怎么着都要高一些。而且,还有就是,这些年,杨家往安徽、江苏运进去多少粮食,运出来多少人?这里外里,就差距大了。山东那边,没人帮手啊,就这么在一亩三分地上干熬着,看不到丝毫指望啊。嗯,就是济宁孙家,家中粮仓,现在也是空空如也。哪像在沪上,普通人家也是顿顿精米白面;呵呵,济宁孙半城孙家也做不到,早晚也是啃窝头,中午才能吃顿白面的啊。

嗯,山东第一世家,日子就这光景;其他寻常人家,日子还能好到那里去呢?草根阶层,那就是提都甭提了,肯定是没眼看了。

杨孟晗:心斋公,两江、两湖的团练,都挺能打的,并不怕长毛的;为什么独独山东团练,看着就起色不大呢?可是,历来都是山东出好兵呐?

丁老先生:幼鸣,实际上山东团练非常多的,比任何一省都多;多到村村寨寨,都有民团;但是,大的、成规模、成气候的不多;以前以济宁孙家为首,好些士绅共同出钱出力,一开始还是比较像样的;有几支团练,如义胜团、忠和团、尚义团、效忠团等,还有些规模,都是蛮能打的,也打过几次胜仗的。

杨孟晗听着这些名字,有些觉得怪怪的;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哦,对头,山东的团练,在另一个时空,后来民团化、草根化,甚至山寨化、邪教化;他们就是后来特别风头火势了一阵子的义和团的前身。

后来,这些多如牛毛的民团,让旗人在背后蛊惑、煽动;利用老百姓反感洋教的心理,以及某些有野心的人,想投机取巧、博出位、走捷径,混官帽子的心理;最后在北方,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,喊着“扶清灭洋”的口号,以驱洋排外为宗旨的义和团运动。

嗯,这里面,讲多一句,义和团运动,不全是民间自发的;是以满清宗室子弟为主,在后面许诺、蛊惑、奋力推动的。所以,辛丑条约后,慈禧太后被迫杀了一百五十多个满清贵族,嗯,都是洋人点名道姓,不杀不行的;同时我大清还要派出宗室亲王,到欧洲挨国去谢罪道歉。(喜欢考据的书友,可以去查资料。)

丁老先生又叹口气:至于为什么形不成规模,原因就是缺粮缺饷,尤其是缺粮;连济宁孙家,把库底子扫空了,都拿不出来足够的粮食来。团练出征打几仗后,抚恤无着,粮饷不继,人心自然就散了,各回各家了。嗯,幼鸣,如果团练集中在府县,有士绅领着,纪律尚可;一旦散到各村各寨,良莠不齐,牛鬼蛇神就出来了。唉,现在,山东遍地的民团,反而成了地方一害。嗯,连当地官府都管不了,还管不过来,也不大敢管;把他们惹急眼了,他们就杀官扯旗造反了,祸事更大。嗯,这几年,山东雨水少,各处各寨、各村各家,为那么一点水源,起争执的时候特别频繁。现在,各处民团,成了每家抢夺水源的主力军了,经常械斗打死人;只要不报官,两下私了了,官府就是听到风、知道了,都不愿插手。嗯,几个拿着水火棍的衙役,根本没胆到寨子里抓人;被敲断腿扔出来,都是给知县大人几分薄面、做人留一线了。

杨孟晗摸摸脸,中国向来就是管理不下县;乡间是乡老、士绅自治社会。这眼下的山东乡村,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和谐气氛,越来越没有影子了;成了赤果果的、道道地地的丛林社会了,谁拳头大,谁嗓门就大,谁就话事了,遍地都是刘阿生了。

丁老先生:嗯,说起来有点丢脸,老夫在老家,办了一年多团练,也有拉起千把人的队伍。可是,一次都没出去打过仗;嗯,出征口粮都筹不到;就是厚着脸皮,四处求爷爷告奶奶,都没用效果。一千人几个月的出征口粮,可不是个小数字唉。嗯,办团练不能出去打仗,纾解国难,只是平白多养几只守户之犬;那还办他做什么?不是糟蹋本来就紧张的粮食,养一帮没用的吃货嘛。所以,令尊鸿雁一到,某家犹豫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